- 注册时间
- 2004-8-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概述:
女人单身的时候不敢大胆的欣赏周围的帅哥,怕莫名的男淫来骚扰,非单身的时候,有英勇的男人在身边保驾护航就明目张胆地看。
男人单身的时候如饥似渴的搜索周围的美女,急切的寻找捕猎对象,非单身的时候,有吃醋的女人在周围严厉监督就得收敛很多了。
搭讪学是门学问。
我也想班门弄斧一下,于是,我乱用微观经济理论瞎编了题目中这个定理。
首先对男女进行一些至少看似合理的假设。
公理:无论男女,都想有幸福的两人世界的需求。另外,食色性也,看到美丽的异性会增加自己的效用。男女都是理性的,总是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前一个是主要矛盾,在前一个矛盾解决后,后一个转化为主要矛盾。
定义1:单身男人是一种男性人类,会用犀利饥渴的目光搜索周围的美女,寻找自己喜欢的、可以与自己成双入对的对象。他们通过视觉判断一个女人是否是他喜欢的类型。
单身男人追求自己喜欢女人,但女人不一定对有意,设C,N分别是对追求的女人数和对自己无意的女人数
补充定义1:不同的单身男人对于追求女人的效用有不同的理解,这由各种年龄、心理、社会、家庭原因导致,这里不妨简为拥有两种不同效用函数的单身男人。
随着时间、自身、社会、家庭条件的变化,单身男人A、B会互相转化。
单身男人A的效用函数:UA(C, N)=C-N^2;
单身男人B的效用函数:UB(C, N)=C^2-N。
{单身男人}={单身男人A}∪{单身男人B}
这个补充的定义即是把单身男人分为两类:
单身男人A看到喜欢的类型的女人,并且觉得她可能对自己有意,他们就会付诸追求行动。
单身男人B是绝对的行动派,看到喜欢的类型的女人,他们就会付诸行动。
注:本文的效用是序数效用,不是基数效用。所以效用值只比较不同选择的优劣,效用量的大小是无意义的。对于既定效用函数的任意单调变化都表示相同的偏好。
定义2:单身女人是一种女性人类,可以与单身男人成双入对,她们也想找到找到自己喜欢的、可以与自己成双入对的单身男人。她们喜欢被人追求,但不喜欢被自己不喜欢的男人骚扰。她们确定是否喜欢一个人要较长的时间。
绝大多数女人都是矜持的,单身女人的效用函数类似于单身男人A:
US(D, H)=D-H^2. 其中,D是追求自己的男人数;H是其中自己不喜欢的男人数,与其说被追求不如说是被骚扰。
{非单身男人}={男人}\{单身男人},{非单身女人}={女人}\{单身女人}
非单身男(女)人的主要矛盾转化后,最大目标看美女(帅哥)。
男人被普遍认为是花心的,虽然这不一定是事实,但站在道德较高处的非单身女人自觉有责任看管好自己的另一半,尽量不让非单身男人到处乱看,非单身男人得吃下豹子胆才会左盼右顾。但由于缺少对女人的监管机制,所以非单身女人反而可以自由的看帅哥。
可以把这种一般现象用产权理论简单(粗暴)地界定为:非单身男人无权欣赏美女,非单身女人有权自由欣赏帅哥。当然,可以假设双方仍可以自由进行权益交换,这样就无损于非单身人群的整体福利。在大多数人偏好相似的情况下,均衡点仍是靠近于初始禀赋的。
引理1:单身男人认为看自己的女人对自己有意。
证明:单身男人进行如下的逻辑思维:
∵我看到喜欢的女人会多看几眼或者盯着看
∴喜欢我的女人也会看我几眼或者盯着我看
引理得证。
引理2:单身女人不会用视线搜索的方式寻找符合她们心意的单身男人。
证明:单身女人会进行如下的逻辑思维:
有男人追求我是好的,但我不能马上确定这就是Mr.Right。于是,H比较接近于D。
由单身女人的效应函数可知,MAX US的最优解是让D尽量小。
if 我用视线搜索的方法,then,那些如饥似渴的色狼们都可能会骚扰我;
if else,只有单身男人B可能来追求我
∴我还是不要展示我是多么的明眸善睐吧。
引理得证。
定理(男女对眼不可能定理):在上述定义的条件下,男女靠对眼互相钟情是不可能的。
证明:
∵男女对眼是一个双向条件,这要求男女双方都采用视线搜索的方法寻找对象。
但是,由引理2得知,单身女人不会冒招蜂引蝶的危险用目光寻找合适的对象。
∴用目光扫视男人的女人都是非单身女人。
有引理1得知,单身男人将等待与他对视的女人目光,但他只能碰到非单身女人。
所有单身女人只能经由主动出击的单身男人B变成非单身女人。
∴单身男女靠看观察,觉得对眼而走到一起是不可能的。
定理得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