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码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易码
搜索
查看: 2689|回复: 64

以个人经历,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转自我初中同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7 19: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个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先说小学,中国实行的是就近入学、入学公开透明的原则,然而有几个省市能做到这点?每个地方师资最好、财政投入最大的那么几所小学,主要依靠权势来分配,首先是地方领导的子女肯定是读这些学校,然后是地方领导亲戚的子女基本读这些学校,然后地方政府各级官员上一定级别的其子女基本读这些学校,然后就是有各种渠道能够令地方领导(四套班子)批条子的有机会上这种学校,因为领导批字不同,效果差异不同,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总之一句话,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掌握在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手里,一般是通过条子、电话等形式完成,能够读的不是有权就是有钱。

    我上小学曾经转过学,是从朝阳区转到东城的一所小学,转学原因是因为转出地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老师基本是四十岁五十岁的老奶奶,水平着实有限。虽然我所转入的学校水平依然很次,但是已经比转出地强上很多。现在我的第一所学校已经被夷为平地,成了大马路,第二所被别的学校吞并,变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

    上小学这样,上初中也是这样,小升初虽然实行了电脑派位,可是有很多的名额是留来批条子的。

    北京市初高中分为三等,我当时上初中电脑派位的时候,我们学校能够分到一类的只有两三个,分到二类的也就五六个,大多数都要被分到我后来去的中学。在中学报到的时候,原来被分配到学校的200多人只剩下100多一点,剩下的人哪儿去了?无非是托人、花钱转入了那些一类二类学校。三类学校与一类学校的差距几乎是天壤之别,师资、教育设备、生源各个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只有中考、高考相对公平些,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变形。

    通过中考,我从三类学校考进了一所二类学校,后来发现,身边的同学中十个里有四五个是交了所谓的赞助费而进来的,就算这样,我们学校的升学率依然很低,一次高考,全年级只有前三十名左右的人能够考上本科大学。

    后来在复读时,我终于花钱进了重点高中,这时候才深刻体会到了学校的差距,记得小学老师在给我中学录取通知书时说过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想这句话是很片面的,老师的水平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实力,有的课听高级教师讲课回家不看书比听普通教师讲完回家再认真复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重点”的背后利益是教育资源的掌控者咬定“重点扶持”,实际为了他们子女就读的学校。
  将重点中学的学生来源表列表如下以说明这一现象。

  1、1960年广州(重点学校)     
┌─────────┬─────────┬────────────┐
│  11%工农子弟  │ 48%老干部子女  │41%原居住区居民(富裕者) │
└─────────┴─────────┴────────────┘
  2、2003年马鞍山市(重点学校)  
┌─────────┬─────────┐
│ 下层家庭  5.1% │  上层家庭 69.1% │
└─────────┴─────────┘
  3、重庆等十市的重点学校学生中,来自上层家庭的占 41.1%

  4、北京的重点学校学生中,来自上层家庭的占 57.3%





教育机会不平等之痛



    中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投入不足,以和平崛起的大国自诩的中国,其教育投资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远远落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后面,不但政府承诺的投资标准没有达到,连世界平均水平也不如。问题其次是国民受教育机会的严重不公平,这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加剧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向有权者和有钱者倾斜的倾向,造成普通中国公民上不起学的后果,这已经不只是困扰农村公民的严重社会问题,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城市公民的心病。

    如果公民的受教育机会保持平等,将有利于调节和缩小社会贫富的差距。换句话说,就算父辈贫穷,如果我们的社会能保障所有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那么二十年后,也就能保证穷人的孩子可以和别人一样具有平等竞争的机会。那么再经过自己的努力,他能摆脱父辈的贫穷命运。可是如果公民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不但将促使社会的贫富差距成几何级数增长,使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而且将使穷人世代受穷,因为他们将永远没有足够的钱来接受必须的教育,将永远没有机会公平的参与社会竞争,也就永远无法摆脱贫穷,这是一个悲哀。

因此,普及教育,保证公民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是最有价值的长远投资,这是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f8019010000ir.html
发表于 2008-4-27 19: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要求取消万恶的户口制度
人人生而平等,迁徙自由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9: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是我初中同学写的,我感触特别深,我跟他经历基本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复读而已,唉。。。感觉这些事确实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发表于 2008-4-27 19: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4-27 2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鸡你爸不是国务院的吗,让他上报一下。
发表于 2008-4-27 20: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4-27 20: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爸是联合国秘书长,不儿戏。
发表于 2008-4-27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教育哪个地方不垃圾?
发表于 2008-4-27 23: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近入学”也就刚开始实行几年,只能算是“初级阶段”,各种奇怪的事情肯定会发生,更何况是在神奇的中国。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其实,相比起以前,“就近入学”已经算是一大进步了。如果是以前,想进一所理想的学校,得有“门路”,如果你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没门路,那就SORRY了。现在好了,“就近入学”能够给老百姓指出一条明路:只要你符合相关条件,进名校基本不成问题了。

其实,“就近入学”的最终形态应该是所有公立学校的教学水平大致相等——偏偏就是这一条是最难做到,因为涉及的东西太广。与“人”的有关的有:校长的办学理念、教学人才的招募、待遇分配、人才的管理与考核方式等。有的学校自己办企业、有投资,资金方面比一般公立学校充裕很多,自然有更多的资金来招聘优秀的人才。而更多的普通公立学校只能靠政府的资金来办学,自然不怎么吸引人才了。

而专门留学位给特权人士,对学校来说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不过一些比较牛的学校也有他们应对的方法,例如采取面试、考试的方式,给”特权生”增设门槛。即使迫于压力不得不招,学校还是很有理:你看你孩子本来就是这个烂样,进来了学习跟不上别怪咱们!
发表于 2008-4-28 00: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4-28 10: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长就是校长啊
发表于 2008-4-28 12: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升国旗还要穿"校服"~
发表于 2008-4-28 16: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什么样的政策就有什么样的对应方法.
我在报纸上看到现在"小升初"取消了考试,但随之而来的是五花八门的"变相考试",甚至还有面试...为了孩子上好学校,家长们花钱考特长证,报培训班,这样劳民伤财,其实就是扼杀孩子们的童年,有些孩子听大人讲大人们小时侯玩的东西还羡慕得不得了.有些学校甚至还考虑家庭背景,单亲家庭不要等等.
根据大人的行为会极大的影响孩子,我想将来中国的贪污犯会多到难以计数.因为上面的情况就说明了追逐利益要不择手段.
哎~现在有很多专家站出来呼吁家长要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但谁又能听得进去呢?
无奈啊~无奈,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利益,照这样下去,我想共产主义是真的不可能了...
发表于 2008-4-28 16: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关于所谓的“变相考试”是必然的,因为这种现象早就在日本、台湾、香港出现了。在香港电影《师奶唔易做》有个很典型的对话:一个妈妈在批评自己的小孩成绩下降,谁知那小孩立刻反驳:“其他同学都参加了‘补习天王’的补习班,成绩当然好啦,你又不送我去!”还有另外一个香港电视剧,一名校正招收一年级小学生,一对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小孩能上这所名校,做了一系列很详细的计划方案,包括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考官可能问的问题,甚至在面试前一天进行了演习。

当然,电视、电影总会有夸张的地方,但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还有,如果仔细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就发现,优质的教学资源基本上集中在私立学校
发表于 2008-4-28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如果仔细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就发现,优质的教学资源基本上集中在私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是要盈利,为了盈利,必然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利用高额薪酬吸引优秀教师是一个方法。因此,虽然资本主义国家的公立学校教学水平是基本一致,但是私立学校的教学水平普遍比公立学校要好。结果还是一样:有钱人的起跑线还是比穷人要高一些。
发表于 2008-4-28 16: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LS那学校考虑家庭背景不说明这学校纯粹看重利益而没有人性.
而且国家说要建立和谐社会,没有人性拿来的和谐?
发表于 2008-4-28 16: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从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可能是历史上最公平的教育水平,因为优秀的教育资源目前大多集中在公立学校,穷人还不至于因为钱的问题而无法得到优质教育资源。但是按照发展规律来预测,最终我们国家的教育会类似国外那样:公立学校教育水平还可以,私立学校教育水平比较高,穷人还是享受不到富人的教育水平。
发表于 2008-4-28 16: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抑郁吊车尾 于 2008-4-28 16:26 发表
LS那学校考虑家庭背景不说明这学校纯粹看重利益而没有人性.
而且国家说要建立和谐社会,没有人性拿来的和谐?

你必须看到,这个社会到处都是竞争,一个穷学生考试成绩是90分,一个富学生考试成绩同样是90分,而富学生的家长说了:俺出2W元赞助,你说学校选哪个?

另一个例子:一个穷学生成绩是90,一个富学生成绩是60,富学生家长还是说赞助2W,一般学校出于升学率考虑,还是会录取穷学生而拒绝富学生的。
发表于 2008-4-29 10: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建立人性化的社会,我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上述问题的,难道为了小小的利益(相对与长远的利益来说),我们就要扼杀孩子们的童年?这样导致的后果我不说你也能想到吧!
发表于 2008-4-29 1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课题太大了,没法说清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易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EMAX Studio

GMT+8, 2025-5-3 21:08 , Processed in 0.0168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