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码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易码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r911

50年发展未脱离计算和模拟 电脑不是“象棋上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3 07: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很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7: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经过50年的发展,依然没有走出“计算”和“模拟”的范畴

  
  8月9日下午,首届“浪潮杯中国象棋人机大战”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中国棋院方面派出了柳大华、徐天红、卜凤波、张强、汪洋五位棋手,来应对超级计算机“浪潮天梭”

  的挑战。

  比赛的最终结果是:特级大师柳大华两战皆负,徐天红两战皆和,卜风波一负一和,张强一胜一和,汪洋一胜一和,电脑以微弱优势战胜人脑。

  1956年,科学家在美国达特茅斯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浪潮公司表示,中国象棋人机大战的举行,也算是对“人工智能”诞生50周年的一次献礼。

  电脑计算不能穷尽

  赛后,取得不错成绩的象棋大师汪洋告诉本刊记者,他在比赛前看过机器下出的棋谱,认为机器的优势在于中盘复杂战斗中超强的计算能力,而开局和残局都是它的弱势,尤其缺乏良好的大局观。因此汪洋认为,掌握机器的这些特点后,职业高手要战胜或者战和电脑并不很难:只要开局取得略微优势,中盘把局面简化(避免和机器斗力),迅速把局面导入残局即可。

  也就是说,现阶段的电脑在下棋的时候并非如同它做算术题一样永远不出错而无懈可击。究其原因,在于电脑还不能对整盘棋的所有变化进行“穷举”。

  根据浪潮公司技术总监胡雷均的介绍,一盘国际象棋的变化总数达到10123(这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所看到的宇宙中所有的原子总数),而一盘中国象棋的变化数量比这还要多得多,可达10144以上。

  “即使把目前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加和起来,也远远不能把这么多变化存储进去,” 胡雷均告诉本刊记者。

  因此,所谓的“电脑利用穷举法选择最佳应手来下棋”,指的是棋局的局部,并且是在有限的步骤里,而不是通盘穷举;它更没办法对整盘棋的形势做正确判断。这就是它中盘计算超强而大局观极差的原因。柳大华等几个棋手总结说:“如果下慢棋的话,电脑的水平比象棋大师水平略低;但如果是快棋的话,电脑则相当于特级大师的水平了。”

  那么,往后计算机技术继续发展,是否能将棋局所有变化穷举而成为“象棋上帝”呢?很多人把这种可能寄希望于未来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量子计算机一旦真的出现,那显然将是计算领域的巨大变革;但现在,它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离实际制造和应用还差很远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增圻告诉本刊记者。

  机器人模拟:走出第一步

  在中国象棋人机大战举行之前的7月20日,日本大阪大学工程学教授石黑浩设计和制造的机器人“杰米诺德HI-1”在一个展览会上出场亮相,引起了全球机器人研究领域的轰动。

  “杰米诺德”意为“好似双胞胎”,“HI”则是石黑浩英文名字的首写——这部机器人在观感上完全如同是设计和制造者的双胞胎兄弟一样。机器人的骨骼材料为钢和铝,皮肤是硅树脂,它通过压缩空气和小型传动器来驱动。坐在椅子上,它能够表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拟人情绪:它能够朝注视它的人眨眼睛,还能够摆动双脚,或者轻轻拉动肩部,如同正常呼吸时所产生的辅助动作。“杰米诺德HI-1”在做所有这些动作时,没有丝毫做作的迹象,如同坐在它旁边的主人一样自然。

  “感谢大家今天的出席。”“杰米诺德HI-1”用礼貌但略显疲倦的语调对前来参加展览会的人们致以问候。

  “让电脑下棋,代表的是人工智能规划、学习、计算、推理方面的能力;而机器人在表情方面模拟人,则代表的是识别、类人(即模拟人类动作和神态)方面的能力。”孙增圻说,“日本在类人机器人方面领先全世界,比美国都做得好。”

  但在类人这个领域,技术才刚刚起步。“现在机器能够跟人对话,能够做出一些类人动作,依靠的完全还是预先储存的信息,一旦你给它的问题超出储存的范围,它显然就回答不上来。”孙增圻说。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机器人还没有办法像一个健康人一样自如走路、跑步。

  机器不会产生意识

  10年前,电脑已经可以战胜世界顶级的国际象棋棋手;现在,电脑在中国象棋的领域达到了大师水平;而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最好的机器配上最先进的软件,在围棋的水平上却依然仅仅相当于一个初级的业余棋手。原因在于,围棋的复杂程度远远大于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仅仅是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局部,电脑也“穷举”不过来。

  而人脑却可以在这超天文数字的变化中找到最佳途径。显然,人脑更不可能把所有变化都看清楚,但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棋手在几秒钟内就会把那些过于离谱而没必要考虑的变化忽略掉,他并不完全依赖于计算。人脑的这种能力、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电脑所不具备的。

  因此,《华盛顿邮报》在针对石黑浩设计的机器人的报道中说,如果哪一天电脑学会了人脑思考问题的方式,那么机器人就真的变得很可怕了。

  “人脑过于复杂,计算机要做到跟人脑一样思考,那还很遥远。” 孙增圻说:“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在一些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机器做得跟人一样还是可能的,人类可以一步一步朝那个方向努力。但要完全做出跟人一样思考问题的机器人,这太遥远、太不可思议了。在这一点上,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机器智能的瓶颈并不完全在于计算速度。关键在于,到现在为止,人脑工作的机理还没有搞清楚。我们不了解人脑到底是如何运行的,也就不可能让机器掌握人类大脑思维的方式。”

  在这个前提下,那些猜测未来人类是否会沦为机器人奴隶的恐惧显然是多余的:机器不能像人脑一样思维,它更不可能获得自己的意识和感情。“尤其人类的自我意识太奥妙了,科学家对自己的意识还完全没有理解清楚,更不可能让机器获得,” 孙增圻说,“在我看来,机器人永远不可能在智力上全面超越人脑,更不可能反过来控制人类。”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易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EMAX Studio

GMT+8, 2024-3-29 13:05 , Processed in 0.0086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